辽东学院科研处欢迎您!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辽东学院开展2024年秋季“科学精神第一课”活动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9-06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坚定爱国奋斗挺膺担当,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学校师生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根据《辽东学院2024年秋季“开学第一课”活动方案》,科研处策划了以“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科学精神第一课”活动。在相关领导的组织指导下、各二级学院(部门)的积极执行下,活动有序完成。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坚实有力

    随着2024年秋季学期的缓缓拉开帷幕,科研处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以“牢记殷殷嘱托,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科学精神第一课”系列活动。此次活动自接到工作安排之初,便得到了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部门领导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导,确保活动方案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贴近师生实际。科研处迅速制定了详尽周密的活动方案,明确以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爱国情怀为核心目标,指派专人负责,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位。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挖掘具有时代感和教育意义的素材,部门领导精选现实题材剧《功勋》作为重要教育资源,该剧通过真实再现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八位功勋人物的光辉历程,不仅展现了他们卓越的科研成就与国家贡献,更深刻挖掘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与伟大,为全校师生树立了可亲可敬的学习榜样,激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功勋》在线资源

    二、数字化资源平台赋能,拓宽教育实践渠道

    科研处深入探索并实践数字化教育的新范式。我们精心策划并推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多元、形式新颖独特的在线教育资源,构建了一座跨越地理界限、高效便捷的学习通道,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流通与共享。

    科研处持续深耕官方网站相关栏目,致力将其打造为一个集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枢纽。此平台不仅肩负着传播前沿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使命,还成为展示科研最新成果、彰显科研创新能力的亮丽窗口。通过持续优化内容布局、提升用户体验,我们不断拓展科学教育实践的边界与路径,使师生能够轻松跨越地域限制,即时获取全球视野下的前沿资讯,从而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科学素养。这些举措为师生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撑,更为科研处乃至整个学术界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科技资讯在线资源



    科研规章制度在线资源



    科研诚信在线资源



    科普知识在线资源


    三、依托校内优质科普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科学热情

    科研处高效整合了校内外的多元化资源,尤为重视辽东边疆地区独有的文化生态宝藏。从辽东地区动植物标本馆中,学生们得以窥见生命演化的奥秘;鸭绿江流域博物馆则以其深厚的地域风情,引领学生穿梭于历史的长河;而柞蚕丝绸与满族服饰博物馆,更是以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了解民族风情与传统工艺的窗口。这些宝贵资源,在科研处的精心策划下,被转化为优质的科普教育与实践平台。

    参观辽东地区动植物标本馆


        一系列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实地参观学习之旅,为学生构建起一座横跨理论与实践、联结过去与未来的知识桥梁。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在权威专家与讲解员的引领下,不仅近距离观赏了珍稀动植物标本,领略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奇迹,还深入探索了辽东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历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

    参观鸭绿江流域博物馆


        这一活动,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精神。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与深度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与意义,从而萌生了投身于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及自然保护事业的强烈愿望与崇高使命感。

    参观柞蚕丝绸与满族服饰博物馆


    四、联动特色品牌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学术意识

    本次“开学第一课”的一大璀璨亮点,无疑是“辽东学术讲堂”精心组织的系列讲座,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校园内外多位卓越学者、年轻教师与莘莘学子。这些讲座不仅汇聚了深厚的学术积淀,更展现了前瞻性的思维火花,为学生们献上了一场场启迪智慧、丰富心灵的学术大餐。

    关亚风教授讲座《载人空间站舱内分析技术的奥秘》


    关亚风教授主讲的《载人空间站舱内分析技术的奥秘》凭借其航天领域的深厚造诣,将载人空间站舱内分析技术的尖端成果娓娓道来,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既领略了航天科技的无限魅力,又激发了对国家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和崇高向往。

    李东浩教授讲座《浅谈中药现代化新策略新技术》

    李东浩教授分享的《浅谈中药现代化新策略新技术》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中药如何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新生,为学生们展现了一幅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增强了他们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感。

    李钢教授讲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文化创新研究》

    李钢教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文化创新研究》学术讲座从民族学和文化学的双重维度出发,深刻剖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世界,勇于进行文化思考和创新实践。

    王帅老师讲座《我国旅游消费的新趋势及对策研究》

    王帅老师解析的《我国旅游消费的新趋势及对策研究》从经济学的高度,精准剖析了我国旅游消费市场的最新动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引导学生们关注社会经济热点,培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尹嘉誉老师讲座《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的融合艺术》

    尹嘉誉老师探讨的《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的融合艺术》通过丰富的实例,生动展示了地域文化如何巧妙地融入环境设计之中,既强调了文化自觉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又激发了学生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无限遐想与创新灵感。


    五、鼓励彰显特色,学院活动百花齐放

    学院秉持着个性化与深度融合的原则,组织并执行了一系列蕴含展业精髓科学推广活动。

    纺织服装学院精心策划的实验室探索之旅,不仅为初入校门的新生搭建了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让他们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与热爱,激发了探索未知的热情。

    参观纺织服装实训基地


    参观成品服装面料展示室

    人文与教育学院则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依托其红杜鹃推普志愿服务队这一品牌项目,创新性地组织了新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出校园,走进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和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洋子泡村,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勇于担当的时代风采。

    “红杜鹃推普志愿服务队”赴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洋子泡村开展推普活动


    “红杜鹃推普志愿服务队”赴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展推普活动


    信息工程学院和医学院致力于将崇高的科学家精神与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由学院科研处精心筛选并提供的在线资源包中的纪录片《功勋》。在观看过程中,学院鼓励学生们不仅要领略科学家们攻克难关、勇攀科技高峰的壮丽篇章,更要深刻领悟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力量,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指南。学院通过这一举措培养学生们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投身国家科技事业、服务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能力储备。


    农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旅游文化学院等多个学院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推出了结合专业特点的活动。这一特色活动巧妙融合了理论讲授与互动实践,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思维训练游戏和挑战项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培养了他们在复杂问题面前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农爱农 逐梦辽东》新生见面会




    辽东学院科研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