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2017年末,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冬奥场景启动试点测试。
2020年8月,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2020年10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海南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省范围试点数字人民币的地区,在C端与B端场景上均有诸多应用落地。
2020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
2020年12月,香港金融管理局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作相应的技术准备。
2020年12月,“数字人民币”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
2020年12月,北京市首个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在丰台丽泽落地,当天上午,丽泽桥西的金唐大厦,一家名为漫猫咖啡的咖啡店内启动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测试,获得授权的消费者已经可以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购买各类商品。
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员工食堂实现点餐、消费、支付一站式体验。不同于此前使用手机支付数字人民币,此次脱离手机的可视卡式硬钱包首次亮相。
2021年6月,成都市使用“天府通App”支付数字人民币乘坐公交、地铁已完成系统建设、前期测试。
2021年7月,央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透露了有关数字人民币的一些重大信息,值得关注。
2021年10月,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业管理部携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省财政厅和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指导和支持下,完成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支付“非税电子票+区块链”业务落地。
截至2021年10月下旬,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接近620亿元,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