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
让内容成为资产,让数据创造价值
安全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工作 >> 安全知识 >> 正文
治理AI生成虚假信息乱象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5-03-0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生成虚假信息的问题愈发严重,成为信息传播领域面临的一大新挑战。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新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海尼扎提·托呼提拟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强AI生成不实信息治理等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拟提出加强对AI生成虚假信息治理的建议。代表委员们在这一方面的关注,可谓切中时弊。

AI工具生成的假新闻。图源:央视新闻

  在甘肃首例AI虚假信息案中,嫌疑人利用ChatGPT软件编造虚假新闻牟利;四川网警公布的山体滑坡导致8人遇难”“喜德县发生地震AI造谣典型案例,均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今年西藏自治区发生地震灾害后,网络上出现了多起不当利用AI技术生成灾害场景的情况,抖音平台严肃处置了23652条涉及地震的不实信息……治理AI生成虚假信息乱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AI生成虚假信息,危害不容小觑。这类虚假信息通常具有迷惑性强、刺激度高、传播力广等特点,不仅侵蚀了信息的真实性,还扰乱了社会秩序与公众认知。由AI生成的虚假信息还可能侵犯知识产权、动摇版权规则,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泄露身份信息,甚至存在滥用的风险,还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治理AI生成虚假信息乱象,须让法治长牙齿。在立法层面,要完善AI生成内容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制定针对AI生成虚假信息的专项法律法规,要进一步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现有法律法规在AI领域的具体适用条款,确保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在执法层面,要加大对AI生成虚假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于故意利用AI技术生成和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应依法予以严厉处罚,保持高压震慑态势。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治理AI生成虚假信息乱象,须加强技术监管与防范。要用技术手段揭开虚假信息的真面目,研发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提高其对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要不断优化算法模型,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区分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减少造谣的可能性。要建立严格的数据筛选和审核机制,采用内容过滤、关键词屏蔽等技术手段,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和筛查,堵住虚假信息的旁门左道

  平台企业,责无旁贷。治理AI生成虚假信息乱象,须压实平台和企业的主体责任。要督促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建立专门的AI生成内容审核团队,强化常态监管,及时删除和处理虚假信息。要推动建立AI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引导企业加强自我约束,共同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

  扬真弃假,人人有责。治理AI生成虚假信息乱象,须加强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要通过系统性、常态化培训宣传,提高公众对虚假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要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引导公众主动举报线索,让虚假信息无处遁形。要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AI造谣行为的法律认识,引导公众运用法治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建良好网络生态。

撰文 郭雪营

来源:南方网,粤海观潮





辽东学院网络与信息化中心版权所有   中国·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08:00-17:00   服务电话:0415-378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