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文化节】辽东学院召开第二届抗美援朝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24-10-26 点击数:

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开启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征程。铭记,是最好的缅怀和致敬,在第74个抗美援朝纪念日到来之际,10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抗美援朝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学术会议在辽东学院举行。



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防大学、嘉兴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百余名从事抗美援朝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汇聚一堂,围绕“抗美援朝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交流与研讨。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波,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部四级调研员李涛,丹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峰,丹东市社科联主席姜泓丹东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笑竹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肖贵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戴立兴,嘉兴大学副校长、硕士生导师张琦,上海大学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顾晓英工作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顾晓英,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政训练系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孙文广,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陈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马沈,《国防时报》“跨过鸭绿江”专栏原主编沈鹤翔,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牟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程早霞,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荆蕙兰,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生导师齐春风,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侯松涛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波,辽东学院党委书记、辽宁省抗美援朝精神研究基地负责人赵璟出席本次会议。大会由辽东学院副校长苏成利主持。

辽宁省社科联副主席杨波在致辞中指出,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辽东学院以辽宁省抗美援朝精神研究基地为阵地,深度挖掘抗美援朝红色文化资源,以抗美援朝精神铸魂育人,是辽宁社科界五路大军中研究阐释、宣传运用抗美援朝精神的桥头堡和主力军。本次会议聚焦抗美援朝精神和红色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充分挖掘和发挥抗美援朝精神与高校思政的深度融合,对于提升高校的思政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省社科联愿意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弘扬红色文化同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统一起来,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谱写红色文化新篇。

丹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峰在致辞中强调,丹东是抗美援朝出征地,拥有宝贵的红色资源。74年来丹东人民始终铭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辽东学院等单位立足地方,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挖掘、收集、整理、重塑抗美援朝历史资源和宝贵财富,传承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他指出,本次会议通过校地合作、省市共建,共同研究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将进一步推动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赵璟向所有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辽东学院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办学70多年来,辽东学院已经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学校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发力,培养更多具有抗美援朝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

开幕式后,肖贵清、戴立兴、张琦、顾晓英、陈君、刘越、朱鸿召、孙文广等八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各自从不同视角对新时代如何弘扬和践行抗美援朝精神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其中既有抗美援朝精神在学理方面的理论阐释,也有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探索和经验分享,各位发言人主题鲜明,思想观点具有现实感和启发性。

大会期间,学校组织参会嘉宾参观了我校刚建成的抗美援朝精神育人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认真倾听,从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中感受我校关于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积淀、丰硕的办学成果和奋发的进取精神。

会后,辽宁省抗美援朝精神研究基地召开了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基地专家、辽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温海波副教授汇报了基地一年以来的发展情况,委员们针对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中肯的评价和指导建议。

撰稿人:吴佳居

版权所有:辽东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新闻热线:0415-3789079
Email : ldxyxc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