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学院的护理系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教育时机,务本求实,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护理系各方面工作充满生机、富有活力。在学校转型发展实践中、在辽宁护理专业综合评价中、在各项教育改革及科研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以党的建设为先导,打造坚强战斗集体
护理系党支部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的建设,加强以党员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临床实践活动。聘请丹东地区临床护理专家参与课堂教学,假期教师参加地方医院和社区举办的讲学和技能培训等工作。
护理系党支部注意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制订了教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考核情况存入教师本人业务档案,作为晋职与奖励的依据之一。坚持引进与提高相结合,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重点向师资薄弱的学科倾斜,增加数量、调整结构。
经过几年的努力,护理系建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人员稳定的教师梯队。系里现有博士2人,硕士11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双师型人才占95%,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有了较大提高。2013年11月至今,主持参与教、科研项目34项,其中参与国家级立项3项,省部级项目主持2项、参与3项,市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主持10项,参与4项;教科研论文49篇,其中SCI15篇,核心期刊3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编校内自编讲义及学习、实践指导书10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3部;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及荣誉15项。
党建与教学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攀升
坚持以医疗卫生单位对护理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为导向,以同类医学院校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为参考,通过广泛的调研,多次征求专家的意见,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多次讨论,确定了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课程门类设立课程组,确定课程建设负责人。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根据护理学的专业特点自编教材。目前,已经完成了数十本教学辅导材料的编写并投于使用。通过教师讨论、专家论证和学生意见反馈等多种途径,收集意见和建议,及时加以改进,提高教材适用率。
根据护理专业建设的需要,加强了实验室建设,按标准配置、建设了护理专业实验室和模拟病房。巩固原有实习基地,在全省选择了13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作为护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制定和完善了实习计划、实习教学纲要和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在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基础上,2015年又相继建成校级大学生实践基地5个。
在教学组织中,每学期初通过教案评比,选出优秀教案在系部内交流。对一些共同性或有争议性问题,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解决,交流和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教与学的两个环节,采取民意测验、学生打分和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执行听课制度,系主任、教研组长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同时进行集体评课,通过集体研讨和个别谈心,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与实验中心配合,完成了护理技能实验室的基本建设。主动与实训科配合,加强实习生的检查及带教工作的督促。定期举办在校生与实习生交流会,出科小考,结业大考,改革了毕业考试的方式,实行理论考核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实践交织融合,强化师生服务理念
护理系党支部坚持定期组织全体党员的政治学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利用“护理系党员之家”微信群、“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行自学及集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让党员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院党总支的各项工作布置。
支部党员经常到社区敬老院义务测量血压及心电图,探望生病的老人,进行健康体检与指导。2018年9月,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联合,对八道等6个社区进行健康教育。为了普及急救知识,组织王妍、陈丽等老师在校内组织多次为教师、到丹东市元宝区八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为病情评估与心肺复苏,外伤急救等。全体党员积极进行一对一帮扶,护理系每年帮扶两名护理专业特困生,全系自筹资金,每年拿出1000元给予特困生补助,还在一些节日给他们买水果等物品。
勇于创新,导引学生创新创业
——谭燕、陈丽、丁哲老师等作为指导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行业技能竞赛,学生团队获得国家级优秀奖,省级二等奖1人,三等奖4人的优异成绩。
——党员带领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4项,校级多项。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 以小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到社区、养老院进行服务性实践活动。采用小组长负责制,以宿舍为单位,每6个人组建一个学习小组。
——创建了“天使学报”:由学生负责学报的编辑、印刷及发放等工作。
——建立了沟通能力训练团队:利用课余时间,以合作小组的为单位开展沟通能力训练,如:组织读书报告会、模拟招聘会、演讲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