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转型发展新时期,继续教育学院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为办学理念,弘扬“务学致用、开放融合”办学精神,深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合作办学,大力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开辟辽宁省外建站招生新渠道;同时开展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开展好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工作。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学历继续教育逆势中稳步发展
辽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历教育现有29个成人本科专业,19个成人专科专业,本、专招生专业和层次优势明显;有省内50余个联合办学函授站(点),几近遍布辽宁省各市地,2019年建成省外2个函授站并开始招生。2017年、2018年学院招生年均达到1000人以上,为近年最好成绩。目前已通过省内外函授站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学院招生人员已完成大连、朝阳辽西地区今年招生实地检查工作,上半年将对其它地区重点函授站点进行实地检查工作。为完成2019年在校生规模达到达到3000人打下坚实基础。
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构建非学历继续教育体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学院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以各二级学院和基地建设为依托采取校内外、长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非学历教育,以政府培训项目和自主研发的职业培训为主体,承办各类培训班和开展专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学院现有6个专项培训基地、1个职业培训学校和1个职业鉴定所。隶属于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基地有:辽宁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现代农业技术省级培训基地、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省级、国家级)、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校内其它培训基地有:农学院辽宁省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基地,服装学院辽宁省监狱企业集团服装培训基地,丹东市城建职业培训学校。上述基地承办国家和地方职能部门指定的项目培训,学院充分发挥组织规划、管理、监督、调控、统筹等职能,把握契合点,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培训,精准定位,制定课程内容,合理调配校内师资,配备相关管理人员。每年为社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000多人次。
开放办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究校企合作新模式。几年来,学院为适应学校转型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效能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目前正在开展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国网太平湾发电厂集体企业、后勤员工培训和渤海税务培训学校签约联合举办税务干部培训以及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培训等。
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教学内容实施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要有改革和创新,针对不同授课群体,“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学院在以往的学生到企业实践基地进行实际操作,企业派资深员工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或是学校的专家学者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等常规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和职工所需提升的空间和内容,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培训内容,满足职工综合能力提升和自我完善及发展的需要;选派“双师双能”型的教授专家和有资深经验的教师参加授课;高校教师走进企业,为企业员工授课,与企业员工良好的沟通,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便于教师将教学和生产实践更好的结合,提升教学水平,实现双赢。
近期在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企业员工培训项目中,学院全力打造企业培训升级版。面向企业管理人员开设商务英语口语、营销策略、PRO-e软件高级培训、商务礼仪等素质拓展课程,面向产业工人采取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技能水平也是对专业技术工人的一种肯定。
坚定自信,提升品牌效应,打造学院文化新名片
学院通过精心制作的宣传专题片,诠释了继续教育学院发展进程,并从教育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创新、优势、学院文化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学院基本面貌。今年伊始,新闻媒体对我院开展了系列特色题材的报道及专访:2019年1月14日丹东日报刊登了《培育青年农场主助力农业现代化》,2019年3月29日丹东日报发表专访《培训农技人员 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1月22日鸭绿江晚报刊登了《产教融合 双方受益》;丹东综合台分别在2019年1月24日《丹东新闻》和2019年1月21日《第一传媒》重要时段播报了学院深化校企合作,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企业员工培训项目;2019年4月15日《丹东新闻》播报《同唱一首歌、共抒爱国情》情景互动式党课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通过系列主题培训的推介,凸显了学院办学实力和文化魅力,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务实的推进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