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唱响了 “思政”的乐章

作者: 时间:2020-03-09 点击数:

疫情当前学生无法返校,线上教学成为教学主渠道,32日是辽东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大学英语课程是信息学院B1903班级的第一节课,班级里所有同学早早就登录了微信群,等待着第一节课的开始。

757分,吴皎雪老师在群里发了一段语音,同学们满以为这应该是老师的开场白,可是点开一听,竟然是学校熟悉的上课铃声——《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熟悉的歌词,优美的旋律,让同学们即感到祖国的伟大和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这一刻,大学英语英语课程开启了爱国主义教育之旅,担起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辽东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组对大学英语课程在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一直有高度的思想认识,2019年直接把“帮助学生批判性地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和方法论审视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作为教学目标写入课程纲要。课程组依托辽东学院党建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方式,真正的把英语课上出了浓浓的“思政味”。

重构教学内容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纳入大学英语课程。无论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是语言技能的训练,都基于一定的语料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思政内容丰富的语料例句来解释语言现象,听读一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英文论述,写译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和段落,使学生们在提高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的同时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升华。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学习强国”和微信平台,利用慕课和微课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教学手段与媒介,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线上学习方案,提供思政内容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有效的拓展学生语言学习和政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优化考核模式,将思政内容隐性地植入课程考核。在口语考核中,以“讲述新思想”为题材,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读写考试中增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语料内容,实现语言知识技能考核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

两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批政治站位高,语言能力强的优秀学生,他们先后代表辽东学院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大学英语挑战赛上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 奖2项,“思政”的乐章在辽东学院大学英语课堂上越唱越响。

 

版权所有:辽东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新闻热线:0415-3789079
Email : ldxyxc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