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5月26日,辽东学院春季学期过半,广大师生逐渐适应了新的教学、学习以及工作、生活方式和节奏,一切都有条不紊。在校的师生按照《辽宁省高校返校复学疫情防控措施40条》要求,自觉而谨慎地遵守防护措施。对于没有返校的师生,线上的教育教学、就业对接、人文关怀等,也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些要得益于我们创新了工作方式方法,建立了教学科研、改革攻坚、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与疫情防控同步推进的有效机制。”辽东学院党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任延峰表示,目前辽东学院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统筹推进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受疫情影响,辽东学院于3月2日启动春季学期线上教学活动。截至目前,除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外,其余公共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现全面线上教学。“近段时间,我们全校23个党总支125个党支部,纷纷在线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引入云服务,时刻关心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及时传递学校和学院的关爱。”任延峰介绍说。
不光是教育教学,近段时间,辽东学院的线上科研攻关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网络直播、线上研讨,并配合线下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学校测控技术与医疗装备研究所,与丹东孚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城市疫情灾害监测指挥控制系统”的研发;大学生行为数据分析研究所与学生处,联合研发出一套“大学生健康报告平台系统”,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工程技术学院针对疫情防控研发出一种非接触无人看守自助红外人体测温仪……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也被辽东学院挪到了线上。借助于新建立的就业信息收集工作机制,到目前,辽东学院已组织三次线上大型就业招聘会,参会企业达到396家,提供就业岗位数累计达14000多个;集中推送就业信息11期,提供岗位数6000多个。学校还积极参加“24365校园联合招聘服务”、中国双创网线上招聘活动等国家举办的大型线上招聘活动,实现了与更多的招聘企业线上即时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的同时,辽东学院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等方面也持续发力。为了做好境外返丹人员外事翻译工作,学校充分发挥小语种专业特色和师资队伍资源优势,成立了小语种翻译队伍,奔赴防控疫情一线,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提供了精准翻译保障。
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动员广大返乡大学生积极开展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共有432名返乡大学生积极报名、主动请战,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志愿服务地区涵盖四川、贵州、河南、内蒙古、广西等16个省、市、自治区及辽宁省内的14个地级市。这些大学生在各地从事防疫宣传、口罩发放、人员信息登记、社区值班、日常消毒等12个种类的志愿服务工作,有的人已经坚持了100多天。
张丽丽 记者 范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