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新学期已经开启,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春季气温多变,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守护大家健康,确保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传染病的防控刻不容缓。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指南,让我们重视起来,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借助飞沫、接触传播。症状比普通感冒更严重,通常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咳嗽、咽痛、流涕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学校易暴发流行。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每年9-11月接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接种。
个人卫生: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并用流动水冲洗。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通风换气:教室、宿舍等场所要经常开窗,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增强体质:合理作息,充足睡眠,坚持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免疫力。
少去密集场所:流感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以冬春季节较为高发。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儿童呕吐较为常见,成人患者腹泻居多。
预防措施
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尤其是未熟透的海鲜;饮用开水;使用公筷,分餐制,减少交叉感染。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后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清洁。
环境消毒:学校要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重点消毒如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表面。对于诺如病毒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应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隔离患者:发现诺如病毒感染症状的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海产品)、饮用被污染的水。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等症状。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措施,儿童和未感染过甲肝病毒的人群均可接种。
饮食管理: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吃不洁食物,尤其是生冷食物和未煮熟的海产品。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保护水源: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对可疑水源应进行消毒处理。
环境卫生: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定期清洁消毒公共场所,特别是食堂、卫生间等重点区域。及时清理垃圾,减少害虫滋生。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更严重。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间接传播。在出疹前1—2天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后皮肤会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皮疹首先出现于头皮、面部或躯干,逐渐扩散至四肢,瘙痒明显,搔抓可导致疱疹破裂,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儿童满12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未患过水痘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成人也建议接种。
隔离患者:发现水痘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干燥为止(一般不少于病后2周)。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勤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引发感染。
通风换气: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 2-3 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水痘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我们将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关方案,密切关注全校师生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为师生创造一个整洁、卫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以健康体魄迎接新学期。
(撰稿人: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