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伤寒
传播途径
伤寒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尿排出后,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等传播。其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亦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污染也可引起本病的流行,而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多。
预防措施
1.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至体温正常后15天;接触者医学观察15天;慢性携带者应调离饮食行业,并给予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做好水源管理,饮食管理,粪便管理,和消灭蚊蝇。避免饮用生水和吃未熟的肉类食品,进食水果应洗净或削皮。
3. 保护易感人群: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预防接种。
细菌性食物中毒
传播途径
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预防措施
1、 管理传染源:发现可疑食物中毒后,立即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防疫措施。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或未煮熟的肉类食物。
细菌感染性腹泻
传播途径
1、 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2、 人与动物密切接触传播
3、 苍蝇、蟑螂等昆虫在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4、 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或污染公共物品进行院内传播
预防措施
1设置肠道门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对从事饮食业、保育员和给水人员定期体检。
3对吐泻物及饮食用具严格消毒,受感染动物就地处理。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及对媒介昆虫的控制。
5处理好污物污水、病人排泄物。
霍乱
传播途径
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或排泄物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可引起霍乱爆发流行;霍乱弧菌通过污染鱼虾等水产品引起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也可引起传播。
预防措施
建立肠道门诊,发现病人应按甲类传染病进行严格隔离治疗。
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对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进行彻底消毒,
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细菌性痢疾
传播途径
1病人的粪便污染了食物和水
2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对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应隔离治疗,直至大便培养阴性,慢性病人和带菌者未治愈前不得从事餐饮、水源、托幼机构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炭疽
传播途径
1人因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以及染菌的动物皮毛、肉、骨粉等。
2吸入带芽孢的尘埃。
3进食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和乳制品。
预防措施
1炭疽病病人应该严格隔离至痊愈,其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与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患病或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严禁食用。
2加强对炭疽病的检疫,防止在动物间传播。
3对有关人员接种疫苗。
4加强动物检疫,加强饮食、饮水及乳制品监督。
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