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是世界便秘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增大和人口平均寿命增加,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便秘患病率逐年上升,便秘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饮食、职业、遗传、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地理分布和居住区域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慢性顽固性便秘,已成为深深困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类疾病。
一、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二、引发便秘的原因?

1、非功能性便秘:肠管器质性病变、直肠或肛门病变、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结肠神经肌肉病变、神经心理障碍、药物性原因等因素。
2、功能性便秘: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饮水不足,工作紧张、结肠运动功能紊乱等所致,还可因排便推动力不足、滥用泻药、老年体弱、活动过少等因素造成。
三、便秘带来的危害?

1、胃肠功能紊乱:可致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可诱发或加重各种肛门直肠疾病,如肛裂、肛周脓肿、痔疮、直肠炎等。
2、恶性肿瘤:便秘可能引起结肠癌。原因是便秘使排泄物在结肠停留时间过长,粪便内的致癌物质长时间作用于结肠所致。
3、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4、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甚至可以诱发老年痴呆。
5、对精神心理的危害:长时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可引起情绪低沉、急躁易怒等精神异常状态。
四、便秘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功能性便秘)
饮食疗法、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灌肠及其他通便方法,以上均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泻药,易导致结肠内壁神经元产生持久损害。
2、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是治疗慢性顽固性便秘的最后途径。对于长期严重便秘患者,在排除肠道梗阻及弥漫性肠道蠕动功能异常,明确便秘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异常无关,可考虑手术治疗。
五、便秘如何预防?
1、食物不要过于精细,不能偏食。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如五谷杂粮、蔬菜,菌藻类,豆类,水果等。
2、摄取足够的水分。每日进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
3、适当食用有助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蜂蜜、酸奶、红薯等。

4、少吃强烈刺激性助热食物,如辣椒、咖喱等调味品,忌饮酒或浓茶。
5、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上厕所不宜看书报、玩手机、抽烟等,老年人宜用坐式便器,以防排便时久蹲及用力排便而致虚脱。
6、不能忽视便意或强忍不便,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过久,大便干燥,从而引起或加重便秘。
7、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参加体力劳动,避免久坐、久卧、久站等,经常运动,做缩肛训练、气功、太极拳等。
8、自我腹部按摩。仰卧位,以腹部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约10分钟。
(图片源于网络)
2024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