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已经到来,同学们开始新的学习生
活。然而在这个时期,各种病毒和细菌也异常活跃,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返校后大量学生聚集,给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开学季有哪些高发的传染病?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这份开学健康提示,
请查收!
常见秋季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起病,高热(部分病例高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乏力、全身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为主,常有咽痛、咳嗽,传染性强,容易造成传播流行,主要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3、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具有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会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以腹泻居多。诺如病毒感染主要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和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等传播。
4、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多为14天。临床表现: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5、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该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4-25日,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接触被唾液污染的衣服、食物、生活用品等可被传染。患病后大多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10-14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个人预防要点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居住和学习场所的卫生和空气流通,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公共场所遵循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擤鼻涕及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及时用快速手消剂消毒手部或按规定步骤用流动水洗手。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必要参加时佩戴好医用口罩。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睡眠,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熬夜、劳累过度必然会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3、坚持锻炼身体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锻炼时,须注意气候变化,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不生吃水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5、切莫讳疾忌医
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可疑症状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不带病上课上班。
6、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特别是病原体对应的易感人群,提前做好主动免疫,对预防感染或者减轻感染后症状都有帮助。
7、调整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学前,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焦虑,在面对此种情况时,同学们可将这种消极情绪“正常化”,试着接纳情绪,告诉自己会焦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通过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内心愉悦感。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希望同学们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精神饱满地迎接新学期!

撰 稿:李婷婷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长春疾控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