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中国工业新闻网】辽东学院:为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助力赋能

    发布日期:2025-04-08    作者:     点击:

    4月8日,中国工业新闻网发表文章《辽东学院:为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助力赋能》,原文如下:

    辽东学院是坐落在祖国最大最美边境城市丹东的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高等院校。辽东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作为其二级学院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突出的办学实力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一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从经纬交织、衣被天下,到面向山河、无限应用,在中国纺织服装业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的大背景下,一直以来,纺织服装学院都在为共谱盛世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新辉煌,助力赋能丹东、辽宁地方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共做新时代手舞银丝织彩梦的"经纬构造者"!

    据了解,全世界70%的柞蚕丝在中国,全中国70%的柞蚕丝在辽宁,全辽宁70%的柞蚕丝在丹东,因此,丹东素有"柞蚕之乡"的美誉,丝绸产品享誉全世界。纺织服装学院坐落在这样的地域,无论是人才培养供给,还是科研技术赋能,抑或是产学研用联盟,均可谓是天地广阔、得天独厚、大有可为。

    二十多年来,纺织服装学院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智力输出供给和人才培养优势,成了丹东乃至省内外知名企业的"香饽饽"。纺织服装学院院长曹继鹏教授介绍:"纺织服装学院的四个专业隶属于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两大学科,基本贯穿从纺织纱线到服装成品完整产业链条的人才培养。我们培养的学生通用知识全面、专业技术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潜力饱满,基本满足了企业岗位期待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无缝对接。"

    四个专业的毕业设计主题,均来自企业产品创新选题,实现了真题真做,能够极大调动企业和学生的创作创新积极性,每年的毕业设计展演均受到来自政府、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和中肯评价。"咱们的学生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入岗周期短,这些人才对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好的保证",世界服装行业500强企业相关负责人曾有过这样的评价。

    为解决柞蚕丝生态染色的老大难问题,学院所属的省级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功能纤维材料生态染整技术研发及性能评价方向上开展了系统化的研发,实现了天然材料对柞蚕纤维的染色技术,丰富天然染料色谱,为我国天然纤维无废水生态染色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团队还开创了直接抽丝技术,减少了柞蚕脱胶废水排放,保留纤维结晶取向,实现无污染天然纤维一步制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该项目荣获"中国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辽东地区特色柞蚕丝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纺织服装学院坚持内涵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发展,不断深化学科专业群一体化建设。2018年,学院科研创新团队与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开展横向联合研发并创立休闲服装品牌"婀芙谷",从产品研发、图案设计到投入生产和销售,全部由校企合作的创新团队完成,为企业创利润近百万元。2019年疫情期间,受企业委托,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进行"功能性医疗防护服装技术研发"课题研究,从防护服装湿热舒适性问题入手,通过拓展防护服装功能,对防护服装品类和性能进行差别化研发,同时进行防护口罩等相关防护用品的产品研发,为企业节约实验检测成本50.5万元,累计创效额超过千万元人民币。2022年,学院申报的"提高梳理及成纱质量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为企业新增产值3.5亿元,新增利润9000余万元。2023年,学院科研创新团队与丹东海河谷实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了智能温控服装技术研发课题研究,目前正在研发期。2024年10月11日,辽宁省特色纺织产业集群产品供需和政策对接会在丹东召开,与丹东华星纺织品有限公司就《柞蚕丝混纺针织面料设计与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合作签约,院长曹继鹏教授就现代纺织研究院的重点科技创新成果在大会上进行推介。校企合作毕业作品及丹东地区十余家重点合作企业产品进行了成果展示,受到省市领导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对加快形成丹东和辽宁特色纺织服装产业新质生产力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4年10月,在安徽芜湖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上,辽东学院申报的"纤维梳理技术科研基地"获批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科研基地的设立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为筑牢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根基,强化纺织科技的跨领域合作机制,深化技术成果与产业发展融合,以集成化力量推进纺织科技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充分体现了辽东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实力。

    下一条:纺织服装学院AI印染模型:革新非遗印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