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XXYW

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震撼心灵的思政大课——让思政课教学从“创新”到“入心”

来源:教务处     发表于:2025-03-05    点击:

近日,学校邀请新华社领衔记者于力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抗美援朝思政大课。于力分享的宝贵经历与深刻感悟感人至深,在全校范围内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共鸣。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时间组织思政课教师就如何运用抗美援朝精神讲好新时代故事开展了专题研讨。老师们一致认为,抗美援朝精神是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运用抗美援朝精神讲好新时代故事,需要立足“三个融合”。一是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融合”。以“钢少气多”对比今日“钢多气更足”,将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事迹,与当代航天团队等时代先锋的奋斗精神联系起来,诠释“敢打必胜”的信念如何在科技攻坚、风险挑战中赓续。二是叙事与共情的“情感融合”。借助抗美援朝纪念馆的文物影像、老战士口述,还原“冰雕连”“一把炒面一把雪”的细节,引导学生代入思考:“若身处彼时,我当何为?”在沉浸中唤醒青年对家国责任的认同。三是精神与行动的“价值融合”。结合中美博弈、核心技术“卡脖子”等现实议题,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类比新时代“自主创新攻坚战”,启发学生将“不畏强敌”的勇气转化为投身强国建设的行动自觉。



在思政课堂上,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深刻而共情的小组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生动、深刻的思政课让大家深受震撼,倍感鼓舞。“这堂课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与现实的通道。从前我觉得抗美援朝只是书本上的一个知识点,现在它成了我心中的精神坐标。”“作为00后,我们或许不必直面战场,但同样需要这种‘英雄气概’。我们要在科技攻关中敢为人先,在文化碰撞中坚守自信,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这才是对抗美援朝精神最好的传承。” 学生们激动地说。



各二级学院也迅速组织学生以团会、主题班会等方式就此次思政大课开展深度交流。同学们通过说认识、谈体会、讲感受、悟心得,抒发思想情感。大家踊跃发言,反响热烈,旅游与文化学院B2301班学生白高岩:“这堂思政课让我直面历史的重量。孙景坤淡泊名利扎根乡土,周全弟以残躯擎起爱国火炬,让我读懂奉献与坚韧。丹东人民众志成城的壮举,见证平凡铸就伟大……我要努力学习,勇毅前行,让抗美援朝精神生生不息。”经济学院学生会主席杜佳璐积极发言:“我最敬佩的抗美援朝英雄是孙景坤爷爷,他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和震撼。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复员回乡后,默默耕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外国语学院22级学生边佳表示:“有幸聆听了于力老师为我们讲授的思政大课,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我会以于力老师为榜样,脚踏实地,坚持弘扬和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思政”育人体系建立,举全校之力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这一堂思政大课辐射学团、社团、班会,涵盖全校师生,赋予思政课程更强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让独具辽东学院特色的“抗美援朝精神”真正入脑入心,是我校用“大思政”理念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又一次尝试。今后,我们将在探索传承“抗美援朝精神”铸魂育人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再谱华章。

(撰稿人:王晓文)

临江校区: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邮编:118001

金山校区: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邮编:11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