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XYJW

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服务地方】洪水退,专家进!蓝莓基地里的“急救课”

来源:     发表于:2024-08-05    点击:

近日,受台风“格美”影响,丹东地区持续大规模降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部分地区蓝莓基地遭受严重灾害。面对防灾减灾的严峻形势,辽东学院承担的辽宁省蓝莓首席科技特派员、辽宁省宽甸蓝莓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联合宽甸满族自治县发改局、科技局积极响应辽宁科技特派员“加快灾后农业恢复、保障粮食稳产增收”的倡议,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灾后技术指导工作。



洪水退去后,辽宁省蓝莓首席科技特派员、辽宁省宽甸县蓝莓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成员先后对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杨木川镇、青椅山镇的蓝莓基地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中发现,古楼子乡受本轮降水影响明显,部分种植户温室几乎全部浸泡在水中,时间长达5-7天,目前大部分温室积水已排出,但仍有少部分温室浸泡在水中。洪水退去后,蓝莓叶片被淤泥覆盖,光合能力明显下降,根系周围土壤水分饱和,根系呼吸困难。

针对现场情况,特派团马上做出应急预案。建议泡水时间短的,要尽快排水,清理叶片表面淤泥,松土排湿,并对将要出现的病害进行防治。对于泡水时间长且受损严重的温室,为保障明年收益,特派团建议启动灾后重建,可采用基质栽培等形式快速恢复生产。基质栽培在洪涝灾后园区重建及恢复生产方面优势明显,能规避洪灾后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人工基质可提供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不受土壤条件限制。同时,可精准控制水分和养分供应,还能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成活率和产量,可在第二年获得经济产量。同时,基质栽培对配套栽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特派团专家提醒种植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相关配套栽培技术,谨慎选择。



此次行动,辽宁省蓝莓首席科技特派员、辽宁省宽甸蓝莓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深入一线,围绕灾后复产中的技术难题,发挥专业特长,为受灾现场提供科学恢复生产指导,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宗旨,突显了科技属性,发挥了科特派作用。专家的及时响应和专业指导,为宽甸蓝莓基地灾后恢复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临江校区: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邮编:118001

金山校区: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邮编:11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