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XYJW

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老师,您好!】【最美教师】记理学院教师王丹丹

来源:     发表于:2024-09-08    点击:

题记:王丹丹老师坚守教育初心,深耕三尺讲台,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丰富教学载体,创新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近距离沟通,逐渐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教授的课程也得到了更多同学的喜爱。

王丹丹时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毋庸置疑,就是顺应时代和发展的要求,积极进取、努力创新、甘为人梯、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



以爱为灯——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王丹丹多年来始终秉承“教育根植于爱”的育人理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作为生物科学专业教师和学业导师,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教书育人落实在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上面。

一方面,她利用专业优势为学生做好专业教学与专业指导,积极推行“学业目标制”管理办法,引导学生发现专业之美,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学习的正确方法,指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她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赛奖项。此外,她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的“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们的精彩表现与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在辽宁卫视的平台上精彩呈现,赢得了广泛赞誉与关注。在她的精心指导下,每年都会有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北大核心期刊,如动物科学专业20级王梦瑶、21级李欣两位同学顺利完成了两篇论文,并发表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和《南方农业学报》两个北大核心期刊。

另一方面,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关心和关爱学生。对生活困难的学生,她主动帮忙联系爱心捐助和勤工俭学;对恋爱中的学生,她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鼓励双方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对沉迷游戏、学习掉队的学生,她主动关心,耐心辅导,定期查看监督学习状况;对考研过程中感到沮丧茫然、想要放弃的学生,她带着学生一起放松心情,请成功上岸的学哥学姐分享心得经验;对突遭家庭变故、亲人离世的学生,她一次次谈心谈话,帮助其梳理心情,鼓励其乐观面对生活……她乐于倾听,听学生跟自己谈理想、谈人生、谈生活、谈困惑;她善于解惑,耐心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心中困惑;她乐于伸出友爱之手,用心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点点困难。

在学生考研路上,她不仅是一位指导者,更是学生心中的灯塔。她以身作则,积极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相互激励的考研氛围,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共同进步。在考研过程中,她亲自为学生联系研究生导师,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学生疏导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等。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在考研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她负责的生物技术14级学生考研率高达70%,考取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南大学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211高校的研究生,更有中职本学生考取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沈阳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她无私奉献、持续学习的精神,以及她高尚的职业操守,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脚踏实地,深耕科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王丹丹老师经常告诫她的学生,要珍视每一个细微的成长,持之以恒地前行。当回望来时路,定会发现已累积成显著的飞跃。这句话也一直伴随着她在科研工作中淡泊笃定,砥砺前行。

在科研工作中,她长期致力于东北红豆杉的分子育种与逆境生态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她深入探索东北红豆杉这一珍稀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基础,通过先进的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如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多组学研究等,旨在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强的东北红豆杉新品种。在分子育种方面,她致力于培育生长速度、木材品质、抗逆性等方面表现优异的东北红豆杉新品种,持续解析东北红豆杉关键性状的遗传机制及构建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为野生种基因功能的验证和优良基因的导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平台。同时,她也十分关注东北红豆杉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与适应机制。她系统研究了不同环境胁迫(如干旱、病虫害等)对东北红豆杉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了其响应逆境的分子机制,为制定科学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那三尺讲台上,她不仅传授知识,更以师者之心培育人才,既是严师也是挚友,共同绽放青春的光彩。她深情地说:“如同桐花盛开于万里丹山之路,新一代的风华更胜往昔。我矢志不渝,以真诚为舵,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探索前行,甘为学生的筑梦师,引导他们茁壮成长,助力他们成就梦想,期盼每位学子自辽东学院扬帆启航,勇敢追梦,满载成就驶向辉煌的未来!”


个人简介:

王丹丹,女,汉族,198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现任辽东学院理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线教学和东北红豆杉分子育种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tomologica Fennica》《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华北农学报》《中药材》《东北师大学报》等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8篇);主持辽宁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1项(30万元),辽宁省教育厅项目1项(4万元),丹东市成果转化项目2项(10万元),横向课题1项(30万元)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3/12),参与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1项(2/7),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持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1项,主持校级项目10余项,参与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5/7);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多年来,在一线教学科研上的努力得到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荣获辽东学院优秀教师、就业先进个人和优秀班导师等荣誉称号。2017年至今,任丹东红丰农业有限公司种质鉴定技术员、丹东金沟科技生态园红豆杉杂交育种技术员等工作。

临江校区: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邮编:118001

金山校区: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邮编:11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