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农学院专业教师潘奥、周红利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小浆果产业科技大会并在大会作学术报告。
第四届中国国际小浆果产业科技大会由国家浆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小浆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部门主办,本次会议在重庆市举行,会议以全球蓝莓及小浆果产业最新学术研究与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为主导,以高校、科研院所、种植企业、种植大户、产业链配套企业为主体,共同探讨小浆果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与创新举措,对于加快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周红利在会上发表的学术报告《渍胁迫对蓝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主要阐述了涝渍胁迫对不同蓝莓品种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涝渍胁迫下蓝莓光合作用显著下降,落果率较高,果实外观品质及口感明显下降,不同蓝莓品种表现出不同耐涝性特点,其作用在于对蓝莓耐涝品种的选择、涝后的恢复过程及蓝莓涝后的补救措施有指导意义。报告填补了雨水丰沛地区的蓝莓栽培管理技术空白,提升了多雨地区蓝莓的栽培管理技术。
目前辽宁省的蓝莓种植面积达18.5万亩,总产量达8.5万吨,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茅,其中露地蓝莓栽培面积达11万亩,已经成为中国蓝莓的核心优势产区。潘奥在本次会议上发表的学术报告题目为“辽东地区露地蓝莓优质生产技术及应用”,以辽宁地区主要蓝莓生产区丹东、大连为例,围绕露地蓝莓的建园要领、优势品种选择、修剪技术的创新、水肥管理的改良、采收方法的更替、越冬方式的改革等几个方面,全面提升辽东地区露地蓝莓生产技术,帮助地区企业、种植户保持辽东露地蓝莓产区优势。
周红利,辽东学院农学院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蓝莓逆境栽培方面的栽培育种研究工作,在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等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3篇,全国会议摘要1篇,省级期刊1篇。其研究方向及内容对蓝莓耐涝品种的选择和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潘奥,男,中共党员,辽东学院农学院园艺系教师,辽东学院小浆果研究所团队成员,辽宁省蓝莓新品种育种与采后处理重点实验室成员,辽东地区蓝莓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员。2016年至今致力于辽东地区蓝莓栽培技术相关研究工作,具备丰富的蓝莓生产及管理实践经验。近年来,主持辽宁省科技厅科技特派项目2项,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青年项目1项,主持丹东市科研项目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