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学院组织6名新入职博士教师与地理专业学生一起到丹东地域人文与自然资源科研调研系列活动的第二站——凤凰山,开展野外科研资源调研和实习教学工作。
师生们在李富祥教授和丛培东老师的带领下,对凤凰山景区的地质地貌及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开展了多项调研工作和专业实习,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类型以及地貌演化。凤凰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主要岩性是侵入古期花岗岩、混合岩和中生代花岗岩,这些岩石类型在实习过程中得到了详细观察和记录。结合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丛培东为师生们分析了在长期的侵蚀、切割、剥蚀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凤凰山地貌的演化过程。
凤凰山植物区系属长白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区系成分较为复杂和丰富。因此调研重点围绕植物多样性方面开展。通过线路和样地调查,根据海拔由低到高,选取箭眼峰的紫阳观、烽火台、老牛背等覆盖整个保护区进行植被调查,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在不同海拔及生境上,进行样地调查,统计样地内物种组成,分析物种多样性。依据本次调查结果和参考以往的植物调查资料得出结论,凤凰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027种,隶属于114科,461属。其中蕨类植物有18科27属49种,种子植物96科434属978种,包括裸子植物4科8属11种,被子植物92科426属967种。
此次教学实习和科研资源调研,为师生科学系统地了解凤凰山的地质地貌学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方面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收获颇丰。新入职教师非常感谢学院组织的科研资源调研活动,纷纷表示将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发现新的研究领域,或者为已有的研究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为学术界带来新的活力,为我校“学术戍边”贡献力量。
(撰稿人:王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