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科研处欢迎您!

科技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正文

    丘成桐院士:不能让年轻人的志愿是拿政府的“帽子”……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6-06 点击数:

    4月30日,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受邀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第330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向现场400名师生作了题为“中国数学的现状和将来”的报告。


    图片


    其对中国科研的警示震耳发聩,摘录如下:


    1、中国现在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
    2、今天中国之形势,……,无理打压,科技被卡脖,……学者眈于安逸而不思危……,大部分学者只知向政府求个人利益……。
    3、一个国家数学的真正兴起,不在于有能力去萧规曹随,跟着其他国家的学者做一些修补工作,而在于自己走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未来这三年是中国崛起的关键时刻,达不到国际上最前沿的地步,恐怕引进的学者都会逐渐离开,前功尽弃!……中国没有办法提供这样的学术环境的话,他们恐怕会选择离开
    4、……必须要有一个公平的评审系统。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中国数学界对我们国家的数学水平处在世界前沿什么位置并没有搞清楚。一般来说,中国评估奖项、评估晋升,较少征求国际专家的意见,大部分意见由国内的一些同行来决定
    5、中国数学学科大部分重要学者年纪偏大,往往因循守旧,对于现代数学的发展的认识并不全面,他们对一些新兴学科的评估亦不够准确。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的学者会继续因循守旧,没有能力、没有兴趣去走一条自己的路,也逐渐和世界前沿的发展脱了轨
    6、即使是国际评估,很多学校都是以论文多少、影响因子高低等来做决定。这样的方法对于一般学问还算靠谱,但是对于最前沿的学问却是远远不够的。
    7、中国高校既缺乏最前沿科学家,又较少征求全球专家的意见。即使征求也多局限于华裔学者,那就不全面了
    8、整个评审过程都是由全世界最权威的专家严谨参与的,是我所见过的最具公信力的评审过程评审的结果让我十分惊讶!在八十五篇论文中,只有六篇是国内大学教授的作品,而由美国大学教授作为作者的论文却有七十多篇!(不少论文有超过三位作者)
    9、鼓励大学和年轻人建立明显的目标,……而年轻人的志气必须改进,至少有一小批的年轻学子有志气成为世界一流的学者,做出突破性的工作,能够在学术界引领风骚,影响数学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10、我们不能够让我们的年轻人一生的志愿就是拿政府颁发的“帽子”,做个院士,甚至得到诺贝尔奖。做学问的目标是要找到大自然的奥秘,找到一切有意义的规律!


    文章来源:科奖中心公众号(丘成桐院士:不能让年轻人的志愿是拿政府的“帽子”……,侵删联系)

    辽东学院科研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