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朝鲜半岛、区域发展2020.11.2
作者: 发布日期:2020-11-02 点击数:
2020年11月2日,《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辽教函〔2020〕386号),我校申报的“朝鲜半岛、区域发展”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一、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一)团队的研究方向
“朝鲜半岛及区域发展”创新团队,恪守“着力发挥智库作用,把握服务决策、服务人民、服务学科”的科研工作宗旨,坚持围绕“朝鲜半岛”与“区域发展”两个研究方向开展工作,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时效性+实效性”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效性”研究成果。
研究内容:
1.立足于服务国家周边安全与区域发展的工作原则,满足国家边疆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扎实提出有效地维护中国在朝鲜半岛合法利益的政策建议及应对方案。广泛开展田野调查,适时了解、准确把握朝鲜半岛形势动态及发展诉求,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向东、向北延伸至、对接朝鲜半岛,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共赢,共同完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为辽宁“十四五”规划项目实施以及“后疫情”时期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实现两个工作目标。一是立足于“稳边固边”目标,把握“危安涉我”原则,积极为维护中朝边境安全稳定与和平和谐环境献计献策;二是立足于“兴边富边”目标,把握“求真务实”原则,积极为实现中国与朝鲜半岛及周边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共赢发展献计献策。
3.把握两个研究方向:“朝鲜半岛”和“区域发展”是建设创新团队需要长期承担的两个重点研究方向,要求研究成果具有“双效性”(“实效性+时效性”)成果特色,满足提高服务决策、服务人民、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的总体要求。
本团队拥有两大研究方向优势:
一是朝鲜半岛问题研究。朝鲜半岛问题属于东北亚地区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成立至今,在“朝鲜半岛问题”研究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30余项重要成果,提交完成的研究报告曾先后得到国家、省领导的批示和相关政府部门采纳。例如,团队带头人满海峰教授先后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朝鲜核危机与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朝鲜特殊经济区建设战略与中朝跨境经济合作研究”,完成的研究报告《朝鲜政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向中央有关部门提交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方案,得到中央政府有关部门高度评价并予以采纳,同时获得中央领导批示;团队研究骨干所完成的一批相关研究报告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所属《内参》采纳,获得中央、省领导批示共计17份;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凤凰卫视、《环球日报》、《辽宁日报》等新闻媒体针对有关朝鲜半岛形势分析的专家采访及专家观点引用近30余次。辽东学院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的优势与特色日益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获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二是辽宁边境区域发展研究。本团队研究成员在“辽宁边境区域发展”、“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发展”等方面,先后取得了一批具有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在引领辽宁边境区域发展、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发展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立了创新团队的优势地位。近五年以来,团队成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计3项:2014《中国东北区边境口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2016《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研究》,共计获得1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支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2015年《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多功能景观网络构建研究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与辽东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研究》。
(二)团队的形成背景
建设“朝鲜半岛及与区域发展 ”创新团队,是以省教育厅“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2013年)和省社科联“辽宁省朝鲜半岛研究基地”(2011年),“辽宁‘一带一路’研究基地”(2019年)为平台,由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研究骨干与相关专家开展研究工作。
1.本创新团队建设基于两个需要:
一是周边问题研究需要。辽宁边境区域安全发展与朝鲜半岛形势演变密切相关,朝鲜半岛形势的复杂多变,朝核问题对东北亚安全与外交的挑战是长期性的,对辽宁边境区域安全发展影响是直接性的。创新团队建设具有鲜明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相互裨益的特色,需要在国家、辽宁“十四五”规划项目实施阶段及“后疫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二是前沿科研方向需要。本创新团队具有明确而稳定的前沿科研方向,及时追踪朝鲜半岛形势变化趋势,为构建辽宁边境区域发展、东北东部区域安全机制、确定中国在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战略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学理支撑,为构建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及我国边疆学研究体系做出积极贡献,为政府提供具有“时效性+实效性”相互结合特色的咨政建议。
2.本创新团队成员结构:
本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朝鲜半岛问题及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为国家制定有关战略与政策以及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咨询和服务。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2人,45-50岁2人,35-45岁9人;在职称结构上,教授/研究员5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在科研方面,团队成员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提交完成研究报告30余份,完成科研成果著作10余部,论文百余篇。团队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较好的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凝聚能力,能够把握科研方向。团队成员具有开拓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很强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精神。
(三)团队的发展目标
1. 夯实基础,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形成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成果、咨政建议
“朝鲜半岛问题及区域发展问题”是关涉中国周边问题、辽宁省核心战略利益的重大问题,是我省实际工作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既属于应用性、前沿性研究课题,又属于理论创新型研究课题。本团队将对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理论进行新的思考和阐释,建立有关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的新框架、新模式,制定出中国对朝鲜半岛的长期战略,辽宁边境区域发展的长期战略。保证中国实现在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保证实现在辽宁边境区域发展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为国家、省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咨询和服务做出积极地贡献。
2.打造开放型组织,促进团队成员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扩大国内外影响力。团队将与国内外一流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广泛建立联系和合作,开展联合研究课题。提高专兼职研究人员运用中文、朝鲜语(韩国语)、日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写作和发表的能力,占领国内朝鲜半岛研究高地,在国际上(尤其是在朝鲜、韩国)增强创新团队的学术影响力。
3.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团队。
充分利用校内外兼职和特聘教授的学术资源,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提升创新团队的整体实力。
二、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五年来,“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所满海峰所长、教授积极带领全体研究团队成员,着力发挥“智库”作用,认真贯彻“服务决策、服务人民、服务学科”的科研工作宗旨,坚持把握“朝鲜半岛形势追踪”与“辽宁边境区域发展”两个特色研究方向,以省教育厅“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和省社科联“辽宁省朝鲜半岛研究基地”为平台,依托辽东学院校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师资队伍,组织省内研究骨干与域内专家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时效性+实效性”的双效性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
(一)主要学术成绩: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决策有效,社会效益显著;学术特色鲜明,学术优势确立
1.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决策有效,社会效益显著
团队带头人及团队成员长期致力于从朝鲜内政的演变趋势揭示其政权发展的新特点,研究朝鲜政权交接及后继问题的不确定性对东北亚地区形势特别是对我国、我省的影响;根据朝鲜的经济发展政策,分析其经济发展现状及课题,评估朝鲜提出的经济恢复战略的实际效果;跟踪朝鲜对外经济关系走向,对其对外开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判断,研究国际金融机构对朝鲜提供发展援助的条件与作用以及朝鲜与美、日、俄、欧等国家经济合作的变化;研究朝鲜经济发展路径;通过实地调研,掌握相关数据,对朝鲜的粮食问题、“难民”、犯罪、走私等对我国边境安全及国家利益构成威胁的诸多因素有准确的掌握;研究朝鲜半岛停战机制转换及和平机制建立、半岛统一的可能性、双方统一政策比较、统一的利弊因素与方式、周边国家对半岛统一的立场和政策、半岛统一的影响等内容;根据朝鲜半岛形势变化和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提出建设性的、可操作的对策方案,不断扩大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满足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根据周边国家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团队依托已经获批建设的2个研究基地平台,大力拓展基地平台辐射面,开展横向平台对接建设工作。2014年4月,与辽宁省丹东市边防支队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边防安全信息平台”;7月基地正式获批成为《人民日报》内参专题处信息站,成为中央部门及国家领导人了解国情民意信息的专报信息站;11月成为辽宁省边海防研究会三家发起单位之一,研究会现已获得省民政厅批准。
团队带头人及团队成员适时把握“朝鲜半岛形势追踪”研究方向,追踪时事查动态,深入实际搞调研,主持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共30余项;先后撰写完成有价值的《研究报告》被中央及省政府部门采用共计30余份,获得中央、省领导批示共计17份。部分涉朝问题研究报告具有创新性,填补国内空白。中心主任满海峰教授作为学校朝鲜半岛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长期从事朝鲜半岛问题及中、朝、韩、日等国家间关系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主持刊编《朝鲜半岛舆情动态》(周刊,内部资料),定期上报有关中央及省市相关政府部门,得到重视。研究报告得到有关部门回复公函,评价意见为:“研究报告对中央政府制定对朝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据此,充分说明:团队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学术特色鲜明,学术优势确立
团队成员在“辽宁边境区域发展”、“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发展”等方面,先后取得了一批具有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在引领辽宁边境区域发展、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发展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立了学术优势地位。据此学术方向,近五年来,团队成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计3项,共计获得1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支持;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 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二)创新点:
创新特色学术品牌——“鸭绿江论坛”,拥有特色学术话语权;建设特色舆情资讯平台;建设中朝经济合作项目技术服务平台;推动辽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1.创新打造特色学术品牌——“鸭绿江论坛”,拥有特色学术话语权。依托特色地缘优势,做实做强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形成“时效性+实效性”特色研究成果。“鸭绿江论坛”活动由辽东学院主办,团队带头人满海峰教授作为学术召集人。2013年7月,“鸭绿江论坛”被正式列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项目”,每年举办一届。论坛结束后,我们分析整理与会专家建议、意见及时形成相关研究报告,提交上报政府部门,对相关政府部分制定对朝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2.建设舆情资讯共享平台,与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基地为平台,我们建设了相对综合化的信息咨询体系:一是网络科技环境体系建设:以现代网络技术与公共网络基础设施为基础,开展网络协同科学研究与咨询服务;二是科学数据共享体系建设:以整合经济学、韩国语学、管理学等有关朝鲜半岛研究数据资源为基础,整理、汇交与建立可供查询与共享的科学数据体系;三是文献资源检索与服务体系建设:以我校既有规范化数字图书馆为基础,建立文献资源检索系统与采购专题信息数据库。
同时,在相关部门的首肯及政策指导下,团队成员有选择性的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团队带头人及成员分别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凤凰卫视、《环球日报》、《辽宁日报》等新闻媒体针对有关朝鲜半岛形势分析的专家采访及专家观点引用近30余次。辽东学院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的优势与特色日益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获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3.建设中朝经济合作项目技术服务平台。团队成员为中央、地方政府主导的“中朝黄金坪合作区项目”、“中朝经贸文化博览会”项目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服务,出色的完成了有关中央部委、省领导的语言翻译工作。
4.建设具有开放性的朝鲜半岛研究人才培养高地。积极开展朝鲜半岛经济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加大对社会参与朝鲜投资实践人才的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