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正文
“集智”赋能“4+模式”,助力我市乡村振兴

2022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果蔬产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202248日,辽东学院现代特色农业研究院和辽东学院农学院教师与丹东市元宝区农业农村局在元宝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合作联社会议室进行交流,就如何促进元宝区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进行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是在前期充分调研和酝酿的基础上展开的一次思想交流。出席本次交流会的人员有丹东市元宝区农业农村局刘辉局长、辽东学院现代特色农业研究院首席专家、辽东学院农学院院长黄国辉教授、副院长周文杰博士、辽东学院现代特色农业研究院副院长苏宏博士、辽东学院小浆果研究所赵凤军所长及其团队成员鞠方成副教授、辽东学院大果榛子研究所高利所长、植保专家王东来老师、蔬菜栽培专家李晓红教授及元宝区农业农村局和元宝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合作联社同志。

交流会上,刘辉局长就建立4+(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元宝区蓝莓、草莓、软枣猕猴桃、板栗、蔬菜产业发展和助力元宝区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进行详细解读。他指出,“4+模式”建立后政府主要负责加强对基于企业注册的“元宝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合作联社”的全程指导。合作联社主要负责指导辖区内蓝莓、草莓、软枣猕猴桃、板栗和蔬菜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包括统一技术、指导、品牌、包装和销售环节,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测,实行精准标准化生产管理,确保生产的农产品安全、优质,不断增加农民经济效益。

黄国辉院长就元宝区农业农村局提出的4+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疫情给我市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迎来新机遇,我们应该用新思路、新举措来应对新形势下我市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适时转型升级,并表示辽东学院现代特色农业研究院和辽东学院将组织专家团队,在高校赋能推动元宝区及我市乡村产业振兴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协助元宝区农业农村局和合作联社构建“企业标准化技术规程”为突破口,发挥我院智慧和优势,担当农业科研的职责使命,支撑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成果转化,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在决策咨询、科技服务等方面为果蔬生产各关键环节把脉问诊,精准施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在元宝区推广一批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4+模式”开花结果、落地见效,“集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科技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不断谱写服务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辽东学院现代特色农业研究院副院长苏宏、辽东学院农学院副院长周文杰及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制定蓝莓、草莓、软枣猕猴桃、板栗及蔬菜栽培技术规程建言献策。与会专家纷纷表示今后将与政府和企业同频共振,共享资源、凝成合力,团结更多行业专家为元宝区果蔬生产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奋发助力元宝区果蔬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辐射带动丹东市果蔬产业提质增效,为我市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高校尤其是高校中的农业专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辽东学院现代特色农业研究院和辽东学院农学院积极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学科优势,通过政府和企业与农户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增强了我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