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教育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 正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2-01 点击数:

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成立于2004年,2006年通过辽宁省教育厅本科专业合格评估,2007年通过学位评估,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9月通过教育部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硕士学位教师14人,专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3人,外聘教师5人。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

近五年,专业获批校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思政示范课程1门,思政示范案例4项;主持省级科研基金项目3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主持辽宁省校际合作项目1项,主持辽宁省教育工委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0项,发表教研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与教材共计14部;获得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校级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 4项。获得市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优秀教师3人,校级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3人,校级优秀班导师6人。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263人。学生在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较高水平奖项共计20人次,获得校级奖项100多人次。已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 2 项,省级 8项,校级33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立足辽东、服务辽宁、辐射全国,培养师德高尚、具有教育情怀和仁爱之心,教学有法、具有语言文学扎实学识和语文教育教学能力,育人有道、具有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发展有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反思精神,能够胜任语文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学语文骨干教师。

三、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

四、培养特色

(一)构建“三全三师”育人体系。坚持“融通学术性与师范性、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三全三师”育人体系。“三全”育人,即全员参与、全程实践、全方位协同。“三师”育人,即师德涵养、师才培育、师技考评。“三全三师”育人体系,为培养中学语文骨干教师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重视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丹东市诗词学会会长、楹联协会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会长等,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专业聘请了《丹东日报》文艺部主任担任兼职授课教师。新生入学伊始,即依托教师的文学创作优势,对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意识及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先后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旧体诗词创作微信公众平台《云帆诗友会》推出作品专辑5部,其中2部被推上《人民日报》客户端。在《丹东日报》发表旧体诗词、散文作品120余篇,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次。1名学生成为纵横中文网网文签约作家,4名学生被聘为《丹东作家》公众号编辑。

(三)吴士文学术思想研究。“吴士文学术思想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旨在秉承著名修辞学家吴士文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开展修辞学理论研究。近年来,专业教师围绕“汉语修辞格文化特征”“中国古典诗词修辞之美”两个论题,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5部。修辞学研究泰斗、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宗廷虎教授对学会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辽东学院吴士文学术思想研究会”作为我国首个以学校为单位,专门为纪念某个修辞学家而成立的学术思想研究会,团队攻关、成效显著,值得点赞。

五、就业方向及就业率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胜任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许多毕业生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也有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文化传媒等从事语言文字、语言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发展潜力足赢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学院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 

邮编:118003

学院电话:0415—3789557


辽东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