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教育学院欢迎您!

教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正文

    汉语言文学系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观摩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2-05 点击数:

    2023年11月11日下午14点,汉语言文学系在3号楼901会议室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该研讨会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北校区所有学院的副院长、系部主任和副主任观摩了此次教研活动。

    研讨会上,副院长赵洪义介绍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情况,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汉语言文学系副主任高明介绍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截至目前,汉语言文学系已获批辽宁省教育厅高校思政专项基金项目1项,校级思政示范课程2门,思政示范案例4项,发表有关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研讨阶段,教师围绕构建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深挖思政元素,积累案例素材,在课程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如何让显性的思政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得到隐性的贯彻,以及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专业课教师辛颖以《中国古代文学(一)》中“屈原”一章授课为例,介绍了在课程设计上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闭环做法;专业课教师蒋文胜以《文学概论(一)》中“艺术真实”一章授课为例,介绍了以苏轼《定风波》来解释何为“艺术真实”概念,以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解释文学“善”的情感价值取向,并设置讨论环节作为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从而检验学生的吸收理解情况等做法;公共课教师赵军则介绍了《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在编写教材时注重选文的思想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一句话》《寻梦者》等篇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念感,感受文化的传承等。其他教师均结合自己授课经历,分享了各自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心得。老师们纷纷表示,课程思政教育应该从课程设置开始,“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课程的各个环节中,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培养目标。

    研讨会最后,韩美娜主任强调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须先“育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接下来,汉语言文学系将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加强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积极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不断总结凝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特色做法,切实提高课程育人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不断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当好学生成长的“育人者”和“引路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 

    邮编:118003

    学院电话:0415—3789557


    辽东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