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要求,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立足辽东,服务辽宁,辐射全国,面向可持续未来、探索艺科交叉前沿,培养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人文底蕴、批判精神,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设计手段先进、设计思维创新,从事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室内外软环境设计等方面设计服务、管理、教育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
历经近40多年的办学历程,现有专任教师15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助教1人,高级职称占比近50%博士学位占比13%,硕士学位占比87%。本专业含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2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拨尖人才1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教师层次较高。教研、科研成果显著,教学和实践设计经验丰富。
主要课程:
艺术设计史、造型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人机工程学、室内外手绘效果图技法、建筑制图与AutoCAD、建筑与环境设计方法、民族文化与景观设计、地域景观模型制作、公共空间软环境全案设计与AI生成。
就业方向:
在各企事业单位、设计院、设计公司、房地产企业设计部门等从事室内设计、展陈设计、规划设计、家具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室内外软环境设计等工作,承担制图员、室内外设计师、设计助理、展陈设计师、景观设计师、软装设计师、设计经理、项目经理、家居设计咨询顾问、室内外设计监理等职位。
教学特色:
本专业以“教学工作室”为载体,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对接企业岗位群。强化“教学工作室+工作车间+校内校企合作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创新创业为链条的“4+1”培养模式,努力达到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践行“教学工厂”理论,职业化能力培养倾向明显。当前已具备3个教学工作室、4个在建校企合作校内实践工作室、7个工作车间(实践工作室)、省内外实践实习企业和基地26家。保证教学任务在以课题和实践项目为中心的前提下完成,充分培养学生在环境设计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
主要成果:
国家级艺术基金项目:《中国1911》2016.8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
国家级科研项目:《辽东地区小城镇地域性环境艺术设计》2018.5教育部人文社科
国家级科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与辽东满族特色村寨文化建设研究》2018.6国家社科基金
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内核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16年度辽宁省“十三五”规划课题
省级科研项目:《丹东地区“慢节奏村镇”主题旅游景观设计研究》2016.6辽宁省教育厅
省级科研项目:《辽东地区满族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2018.6辽宁省社科基金
省级科研立项:《丝路东延》2016.11辽宁省文联
省级科研立项:《甲午海战》2016.11辽宁省文联
省级教学团队:造型创意教学工作室教学团队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艺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千人层次2人、万人层次1人
校级教学团队: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018年
校级专业建设试点专业:环境设计辽东学院转型试点专业2018年
其他: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设计绘画类竞赛,37个金、银、铜奖项。教师学术论文82篇(7核心);教研论文16篇;专著9本;专利39项;科研29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项;教师作品国家级展6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