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老师深耕在教学一线十七载,始终秉持身正为范的原则,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勇担教书育人的使命。她以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智慧和不懈的汗水,为学生铺设通往理想人生的坚实桥梁;她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医学的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和同事眼中的榜样。
——题记
教书育人 坚守初心 笃行致远 砥砺前行
姜瑜老师主要承担护理学等专业的“人体形态学”教学,她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不懈的钻研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和反复实践,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趣味为先导,引领课程启动;以疑问为引导,激发深度思考;以方法为路径,解开知识疑惑;以规律为指南,探求知识真谛"的教学风格。她的课堂生动有趣,总能将复杂的人体结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燃对知识的渴望。她坚信,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课前,她总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和薄弱环节。在课堂上,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她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医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了她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姜瑜老师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深刻认识到单纯的理论教学难以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只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她精心搜集了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例,巧妙地将理论与实际融合,运用生动的类比和对比,以及深入浅出的描述,将复杂的结构变得直观易懂,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姜瑜老师致力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以学习为乐。她认为,这样做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独特的教学风格,都源于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长期不懈的探索。
姜瑜老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近五年主持校级教改课题4项,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项,发表教学文章5篇,参编教材1部,主持建设校级一流课程1门,主持获批辽东学院优秀教学团队1项,荣获辽东学院教学成果奖2项。姜瑜老师以对医学教育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投身于教育事业,她的奉献精神和务实态度赢得了辽东学院“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
授业解惑 亦师亦友 以育为本 用爱树人
姜瑜老师秉持着对教学的执着与热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每一节课的讲授中,尽心尽力地引导每一个学生成长。从教十七年,姜瑜老师也承担了十七年的班导师工作,她的指导不仅限于学术和学习的层面,更延伸到学生成长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在教室里、在校园中,她时常为学生答疑解惑,用正能量引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她坚信每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潜力。她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在于人格的塑造。”
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班导师,通过开学的“专业介绍”和入学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姜瑜老师敏锐的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她就是2013级的小丛同学,她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但也透露出些许迷茫。姜瑜老师尽其所能地给予她鼓励和帮助,用她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她答疑解惑,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指引她迈向专升本的征途。随着小丛顺利升入本科阶段,她与姜瑜老师的交流更加密切,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生活中,姜瑜老师都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她时常鼓励小丛拓宽视野,挑战自我,勇攀学术高峰。姜瑜老师不仅是小丛的学业导师,更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亲密伙伴。当小丛决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时,姜瑜老师更是全力支持。她不仅为小丛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还为她制定了详细的备考计划。在姜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丛不仅顺利通过了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心仪的录取通知。每当小丛在学术上遇到难题,姜瑜老师总是以她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为小丛指点迷津,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让小丛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个过程中,姜瑜老师用她的智慧和爱心,完美地诠释了“授业解惑、亦师亦友”的真谛。她不仅教会了小丛知识,更教会了她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如今,小丛已经成为了一名医学编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作为教师,她深信“教书与育人应相辅相成,言传与身教应并行不悖”,这是她坚守的教育理念。姜瑜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的是对医学的热爱与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她期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她的引导下,不仅成为医学领域的佼佼者,更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姜瑜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诚恳踏实赢得了学院师生的广泛赞誉,她连续五年荣获学校“优秀班导师”称号,累计两年荣获学校“就业先进个人”称号,这是对她教育工作的最高肯定。
姜瑜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拓展视野,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第二课堂”的探索与学习,在护理学本科专业组织开展“大学生基础医学知识竞赛”以及“大学生手绘本草绘图大赛”,旨在培养具备深厚医学基础、广泛知识领域、高尚医德和精湛技能的医学人才,以实现国家的“新医科”人才建设。她引导本科生早日进入科研和应用领域,积极的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型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断激发着学生们的学术热情与探索精神。在学生的科研征途中,姜瑜老师对待学生始终秉持着既严格又慈爱的教育理念。她坚持每周召开会议,细致检查学生的实验进度,深入交流心得,既督促学生不松懈,又及时为她们排忧解难。“科研能力卓越,课堂教学出色”是学生们对姜瑜老师的普遍评价。在她指导的大创项目和大创竞赛的负责人马芬芬同学的眼中,导师姜瑜是一位和蔼可亲、深思熟虑的老师。“姜老师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总是耐心地引导我们有条理地分析课题。”马芬芬表示,当实验中遇到意外情况时,姜老师会组织大家共同反思,深入讨论实验过程。“有时可能是实验步骤有疏漏,有时可能是试剂的问题,但姜老师总能细致入微地发现问题,并帮助我们找到解决之道。”姜瑜老师先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3项、校级4项,并带领学生荣获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校级一等奖2项。她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杨艳秋同学,也考取了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并攻读东北大学的博士学位,继续科研之路。姜瑜老师在热爱的岗位上做着热爱之事,她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引导学生一起向着未来努力奔跑。
潜心科研 深耕不辍 行健不息 探索创新
姜瑜老师深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能力。在科研道路上,她钻坚研微、精益求精,在所从事的肿瘤分子生物学及满族医药开发等方面研究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近五年主持辽宁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2项、丹东市科技局一般项目1项、辽东学院科研项目2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9项,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发明专利1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被问及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时,姜瑜老师坦言:“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师的知识体系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而科研正是教师不断充实自我、拓展知识边界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她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更为学生带来了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姜瑜老师,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积极参加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和代表小组活动,积极建言献策。针对院前急救、养老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大量调查和研究,提交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议”被省政协采纳,“关于建立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我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建议”被列为丹东市振安区重点建议。
姜瑜老师,历任医学院评估办秘书、基础部副主任,现作为基础部主任,始终以高效和卓越的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坚守本职,尽职尽责,并积极协助基础党支部完成党建工作。在她的努力和引领下,基础部近五年荣获辽东学院“先进集体”称号、辽东学院“优秀教学基层组织”称号,系部个人获得“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得“最美教师”称号1人、获得“优秀教师”称号2人、辽东学院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和二等奖1人、辽东学院创新教学竞赛二等奖1人。
姜瑜老师始终秉承以优良的师德品行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毕生承诺。她始终永葆师者初心,课堂上倾囊相授,答疑解惑,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科研工作中,她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忱与对真理的执着,勇于挑战,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贡献于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服务社会”的深刻内涵。展望未来,姜瑜老师将继续秉持高尚的师德,锤炼精湛的业务能力,以爱与责任引领学生茁壮成长,在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开拓进取,笃定前行。
版权所有:辽东学院医学院
学院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辽东学院金山校区)、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经山街49号(辽东学院经山校区)
邮编:11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