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3月2日,旅游与文化学院全体辅导员及680名学生学习观看了新华社领衔记者于力讲授的一堂震撼心灵的抗美援朝思政大课,围绕纪念抗美援朝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丹钰带领分团委书记董雪、全体辅导员走进班级、走进社区、走进社团,组织全院学生通过集中或分散观看、交流讨论等形式开展了“铭记 传承 弘扬——抗美援朝大思政课学习交流会”。交流会后,学院师生反响热烈,围绕于力老师的交流内容展开了深度讨论,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学习、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热潮。
集中学习交流会上全体学生沉浸于于力老师对抗美援朝历史的精彩讲授之中。从鸭绿江彼岸燃起战火,新中国面临严峻考验,到志愿军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学生们的思绪被紧紧牵引。
党总支副书记赵丹钰强调,202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在这个重要时期,观看学习了这样一场大思政课,对于我们辽东学院的学子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和价值的。于老师的这堂抗美援朝大思政课,让那些热血与牺牲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鲜活的故事。让我们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和未来的事业中,化作我们前行的动力,化作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化作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更加的熠熠生辉。
分团委书记董雪表示此次于力老师的抗美援朝大思政课有着多重深远意义,作为辽东学院的学生,人人学习抗美援朝精神、人人会讲抗美援朝故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场大思政课为我们学、讲抗美援朝故事打开了全新的视角,给予了切实的指导。新时代青年要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使命。
学院辅导员老师组织各班以班团会的形式深入学习和研讨此次大思政课的感受与收获。同时邀请寒假期间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同学走进班级、学生社区,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抗美援朝大思政课交流分享会。他们带着在于老师课堂所体会到的震撼,结合自己在寻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让同学们也近距离感受到抗美援朝精神的伟大力量。此次系列活动,让抗美援朝精神在学院全体学生中得到更广泛弘扬,在青年学子心中深深扎根。
党总支副书记赵丹钰、寒假期间寻访5名抗美援朝老兵的白高岩同学分享寻访经历与感受,与藏族学生在学生宿舍深度交流研讨。
分团委书记董雪在“一站式”社区辅导员工作室与宣讲团进行交流分享。
辅导员张健在学生社区和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师生热议
分团委书记董雪:
“这不是黑暗,只是没有了蜡烛”我被于力老师抗美援朝大思政课上分享的战地日记深深触动。我于寒假走访了三位抗美援朝老战士,他们的讲述,宛如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那扇通往烽火岁月的大门,让我真切触摸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与伟大。参与此次大思政课,于我而言,是一次深度的思想激荡,更让我感受到作为共青团干部的责任重大,我要将他们的故事讲述下去,让更多的学生真正感受到抗美援朝精神。在未来工作中,我将以抗美援朝精神为指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份精神跨越时空的磅礴力量。
辅导员王琦:
此次大思政课的学习,我倍感震撼。身为辅导员,我们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我要将抗美援朝精神作为育人的精神灯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担当意识和坚韧品质。鼓励学生在面对学业竞争、社会挑战时,发扬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拼搏、永不言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辅导员张健:
通过这次大思政课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它不仅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安全,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寒假期间的两次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经历也让我真切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们是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抗美援朝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要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在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担当,不畏困难,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辅导员于鸿洋:
作为新入职的辅导员,这场讨论让我意识到思政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要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感悟精神力量。未来,我会继续挖掘更多红色资源,以更丰富多元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将抗美援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他们在新时代传承这股精神血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B2201班学生:白高岩
这堂思政课让我直面历史的重量:孙景坤淡泊名利扎根乡土,周全弟以残躯擎起爱国火炬,让我读懂奉献与坚韧;丹东人民众志成城的壮举,见证平凡铸就伟大。《铭记》团队与宋群基的坚守,更让我深知传承使命。当《最可爱的人》旋律响起,泪水与信念交织——英雄用生命熔铸的精神丰碑,应由我辈守护。我将以“冻土豆般”的毅力求学,以丹东之魂担当,以专业之力助时代前行,让抗美援朝精神在青春中生生不息。
B2406班学生:刘馨月
在这次抗美援朝大思政课的学习中,我深受震撼和感动。通过聆听抗美援朝老兵的讲述,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用生命书写了不朽的传奇。老兵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没有硝烟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忘记历史。相反,更应该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传承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不仅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更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B2408班学生:李馥聿
通过这次大思政课,我深受触动。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保家卫国的伟大战争,无数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与和平。通过寒假寻访老兵,我不仅听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更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种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讨论中,大家提到老兵的讲述让人震撼,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更要传承和发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老兵的奋斗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B2409班学生:梁启华
我有幸聆听了新华社领衔记者于力老师为我们讲授的思政大课,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于力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为我们讲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抗美援朝精神在青年成长中的重要意义。这堂思政大课让我深刻认识到,青春不仅是追逐梦想的时光,更是肩负责任的起点。我会以于力老师为榜样,脚踏实地,坚持弘扬和宣传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B2302班学生:胡雪
这堂思政大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激发了我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此次思政大课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会议结束后,学生代表拿起纸笔,将心中澎湃的激情转化为文字,认真书写下心得体会与感悟。这些文字,或饱含对先辈们的崇敬与感恩,或记录了思想上的蜕变与成长,字里行间满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铭记、对精神传承的担当,承载着这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他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
此次学习交流会,不仅加深了旅游与文化学院学子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更在社区中播撒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未来,学院还将持续开展各类大思政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撰稿人:董雪)
版权所有:辽东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
电话:0415-3789141 邮编:1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