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教育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育教学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1-30 点击数:

学科门类:文 学

专业大类:中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代码:050103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制 定: 胡 伟

参与制定:丹东市韩远教育公司

审 核:全金姬

审 定:刘俭辉

批 准:张有绪

2022 6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专业开设于 2004 年,具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本专业拥有一支 学历层次高、实践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双师双能型 ”教师比例高,所有教 师均有为留学生授课的经验。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范性、国际性、实践性的特点突出, 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较高。本专业根据学

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确立“双外语+双文化 ”的专业特色,重视特色发展与错位竞争。

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 4 年,修业年限为 4-6 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师德高尚,具有教育情怀和仁爱之心;教学有法,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方法;育人有道,具有教育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 发展有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反思精神,能够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研究 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教育领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五年左右,应能成长 为学校和区域国际中文教育的基础师资力量,能够胜任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致力于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骨干教师。具体发展预期如下:

1.师德高尚:思想政治素质高,厚植爱国情怀,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

具有教育情怀和仁爱之心。

2.教学有法: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综合运用学科知 识与技能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活动,熟练驾驭国际中文教育课堂,能够成为学校和区域国

际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骨干教师。

3.育人有道:贯彻落实学生中心的育人理念,能够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掌握教育教学管

理的工作技能,具备综合育人能力。

4.发展有力:善于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深入的反思,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研究;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持续汲取国内外中文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

善于沟通合作,不断提高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发展。

四、毕业要求及指标分解

1.师德规范。政治立场坚定,厚植爱国情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 德。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标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

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和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自豪感和荣誉 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正确的学生观,能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品德的全面协调发展。

3.学科素养。扎实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 的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理解学科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关系,能够应用学

科知识分析处理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相关问题。

4.教学能力。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准确理解国际中文教育课程标准,能够运用学科教学知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 评价。具有良好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

学研究能力。

5.教育管理。充分认识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了解教育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具备教学计

划制定、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业指导、与家长沟通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6.综合育人。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充分运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蕴含的丰富人文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掌握学科育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综合育

人活动。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学科教育 教学的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 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国际中文教育相

关问题。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加团队协作活 动,积累沟通合作和小组互助的体验和经验。初步具备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与领导、

同行、家长等沟通的能力。

毕业要求 1

【师德规范】

指标

1-1

政治立场坚定,厚植爱国情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指标

1-2

熟悉并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政策及法律法规,能依法执教。

指标

1-3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遵行师德规范,立志成为“四

有 ”好老师。

毕业要求 2

【教育情怀】

指标

2-1

热爱教师职业和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志愿从事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相关工

作。

指标

2-2

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

指标

2-3

有正确的学生观,能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品

德的全面协调发展。

毕业要求 3

【学科素养】

指标

3-1

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性质,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扎实掌握学科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指标

3-2

了解中国语言文学与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关系,注重学科间

知识的整合与融通。

指标

3-3

能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处理国际中文教育教学问题,具有良好的语言理 解与分析能力、文学解读和鉴赏能力、跨文化交际与传播能力、口头和

书面表达能力等,为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毕业要求 4

【教学能力】

指标

4-1

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指标

4-2

掌握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准确理解国际中文教育

教学课程标准的内涵,熟悉教材与教法。

指标

4-3

掌握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基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融合知识、技能和技术进行国际中文教育

教学的初步经验。

指标

4-4

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进行评价、反

思和研讨,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 5

【教育管理】

指标

5-1

充分认识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了解教育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指标

5-2

具备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业指导、与家长沟通合作等

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毕业要求 6

【综合育人】

指标

6-1

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充分运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蕴含的丰富人文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

指标

6-2

初步掌握学科育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综

合育人活动。

毕业要求 7

【学会反思】

指标

7-1

了解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发展路径,形成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树立

终身学习理念。

指标

7-2

了解国内外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

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指标

7-3

具有反思的意识,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能分析和解决国际中文

教育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 8

【沟通合作】

指标

8-1

充分理解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系统掌握团队协作

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指标

8-2

具有团队协作活动的体验,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

合作的方式方法,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指标

8-3

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能运用专业优势参与校园、

社区文化建设。

五、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一

培养目标二

培养目标三

培养目标四

践行师德

师德规范

H


H


教育情怀

H


H

L

学会教学

学科素养


H


M

教学能力


H


H

学会育人

教育管理

M


H


综合育人

M


H


学会发展

学会反思


L


H

沟通合作


L

M

H

六、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七、核心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

外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

八、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 160 学 分,其中实践环节 53 学分(含第二课堂 7 学分),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合格,普通话水平不低

于二级甲等,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规定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结构与学分统计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理论教学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

合计

必修

选修

小计

必修

选修

小计

通识教育课程

思政素质课程

16

0

16

0

0

0

16

综合素质课程

14.5

12

26.5

7

0

7

33.5

小 计

30.5

12

42.5

7

0

7

49.5

教师教育课程

必修课程

13

0

13

19

0

19

32

选修课程

0

5

5

0

0

0

5

小 计

13

5

18

19

0

19

37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27.5

0

27.5

0

0

0

27.5

专业选修课程

0

19

19

0

0

0

19

专业实践环节

0

0

0

17

3

20

20

小 计

27.5

19

46.5

17

3

20

66.5

第二课堂

创新与技能学分

0

0

0

4

0

4

4

素质拓展学分

0

0

0

3

0

3

3

小 计

0

0

0

7

0

7

7

合 计

71

36

107

50

3

53

160

全学程学分总计

160

必修比例

75.6%

选修比例

24.4%

理论比例

66.9%

实践比例

33. 1%

学院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 

邮编:118003

学院电话:0415—3789557


辽东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版权所有